跑夜单的深圳网约车司机:选择生物钟“内耗”,躲开行业“内卷”
每晚9点,到次日早晨6点,在“时间就是金钱”的深圳,肖志的生活轨迹就是驾驶着他的比亚迪·汉,穿梭于这座城市深夜的大街小巷。
这辆车是肖志花了20多万买的,原本打算用来开专车。然而,今年网约车市场变得不太景气,即便是在一线城市的深圳,打专车的乘客也越来越少。
“现在涌入网约车行业的人变得更多了。”为避开内卷而选择深夜跑车的肖志,还是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,“晚上的连单明显少了许多,以前没那么难等的”。他也逐渐意识到,夜班司机的数量正在增加。
行情每况愈下,肖志最直观的感受还在于:空车时间变长、平均客单价不断降低、总体收入下滑更明显......
这一切,都与供需关系的失衡相关。
格隆汇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10月,国内网约车司机数量从2020年末的289.1万人增长至633.4万人,增长了119%。但打车的乘客数量却没有增长,网约车的日均接单量从2020年末的23单暴跌至不到10单。
这背后,是网约车“饱和危机”的加速逼近。今年以来,三亚、长沙等多个城市相继发出网约车市场饱和预警,并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等业务。然而“饱和危机”下,乘客资源还在被各平台反复分流、争夺,持续上演低价竞争与市场“割喉战”。
于是,疲于奔命的网约车司机们,仿佛被困在“围城”里,进退两难。
【1】“新手”越来越多,“高流水”要靠运气
上周一晚上,肖志出车前照常看了一眼司机群里的消息。很快他发现,群里的同行都在抱怨同一问题:滴滴崩了!
“无法定位”“网络加载异常”“流水出现问题”......聊天消息不断刷新,“像炸开了锅” 。肖志一愣,自己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了。更令他没想到的是,这场“瘫痪”持续了接近12小时。登上热搜后,滴滴出行致歉称,由于系统故障,晚间滴滴App服务出现异常。
在这近年来滴滴时间最长一次系统崩溃中,很多人意外地体验到了久违“爆单”的感觉。
“手机突然响个不停,屏幕上不断弹出新的订单提醒。”面对瞬间飙升的派单,在深圳跑网约车多年的陈师傅同样惊喜又慌乱,“几乎没有停下来,不到3个小时流水就接近200元。”
陈师傅所在的是一家中小网约车平台,平日依靠聚合平台高德来获取订单。前不久,跑深圳机场和市区往返的他,经历了一次激烈的“抢单”竞争。“机场网约车订单已经排到了2000多单,一等就是2个小时。”陈师傅直言,即便排到了也要碰运气,“不一定赚钱的”。
多位本地网约车司机都认为,一线大都市深圳也出现了运力过剩的现象。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报告显示,2023年上半年,深圳网约车平台数量增至30家,合规网约车规模突破10万辆,四成车辆日接订单10单以上。同时,包括深圳在内的广东其他城市发布了网约车预警通知,提示谨慎加入。
但新入局者似乎没有变少。今年7月,刚加入网约车行业的黄振宁主要在广州市区以及深圳、东莞等广东省内的城市接单。作为新手网约车司机,黄振宁一开始就选择了跑夜班。“晚上不堵车的情况下,应该能多赚一些钱。”
不过,跑了几个月后,黄振宁感到有些困惑,晚上的单也需要碰运气,跑夜班的同行应该不少。另一个验证他想法的是,自己新建的一个新手司机交流群,短短不到半个月便进来了两百多人。而这个群里,来自深圳、广州的网约车司机,占据了大多数。
好几个月了,群里还是很活跃。据黄振宁观察,多数人喜欢在群里丢一丢订单或流水的截图,比较下各自在群里的排名。“谁能接到大单,谁就能先早点达标下班。”在黄振宁口中,60公里左右就算是“大单”,但要接到“大单”需要运气。
如果有人发了100公里以上的跨城订单截图,群里多数人会刷屏表示羡慕,“因为这一单顶市区十几单。”黄振宁说,起码省了半天的活。
【2】跑夜单破“卷”,和生物钟“内耗”
每晚9点,肖志都会准时将车开到南山、福田等上班族密集的区域。在接下来的两小时里,为了更容易接到订单,他会反复穿梭在这两个区域之间。他的任务是迅速完成流水预期,目的是让后半夜轻松一些。
这是肖志慢慢摸索出来的门道。作为网约车司机,他需要与这座城市的节奏紧密相连。肖志生活在深圳几十年,熟悉深圳的道路和交通状况,而多年习惯熬夜的体质,让他更能适应深夜跑车的生活。
他不喜欢白天出车。“白天路况差的情况很多,容易堵车。而深夜或凌晨时常有长途订单,虽然人比较累,但订单的质量高一些。”肖志开的是电车,每天跑到早上五、六点就去充电,然后回家休息,日夜颠倒的他很难和家人碰面。
但决定跑夜班车,主要还是与收入有关。“晚上的单,平均1公里跑下来能赚2—2.2元。如果接到专车订单,平均1公里可以到4块多。”肖志说,白天平均1公里的价格只有1.5—1.8元,一天跑满12小时都未必赚到300元。此外,还要扣除平台抽成、房租和吃饭等成本。
“跑白天的班,太卷了。”为了破“卷”,肖志宁愿晚上不睡觉,牺牲掉社交时间。不过,这也让他能八、九个小时之内,就完成一天500元左右的流水任务。他认为,相比白班而言,这样可以少跑4-5个小时以上。
对比之下,同样开夜班网约车的黄振宁,似乎没那么游刃有余。今年7月,黄振宁从租车公司租了辆电车就加入了网约车队伍。“刚跑车的第一个月,租车加上各种开销成本高达7000多元,其中,租车就占了一半以上。”
入行三个月后,黄振宁每月的流水大概在11000—12000元左右,扣除每月租车费用4500元和充电、房租以及吃饭等费用,净收入在5000元左右。黄振宁说,“在租车上吃了亏”。
10月份,黄振宁换了辆月租只要3000元的车,希望能够降低些成本。不过,黄振宁还是面临着租车带来的各种苛刻要求和限制,比如流水经常被锁住、提现困难等。“日常开销还要支出,但赚的钱又不能马上提现”。
跑了几个月的夜班,黄振宁饮食作息不规律,“感觉像拿命在跑,有点熬不住”。他意识到,长期熬夜身体会变差。“晚上时薪高点,几小时顶白天整天。”他还是选择跑了下来,但要和生物钟“内耗”。“开车必须保持清醒,但有时候困得不行。”这时候,他只能使劲掐自己大腿,“疼起来就不犯困了”。
夜间跑车,常会有些独特的遭遇。肖志和黄振宁遇到最多的是醉酒的乘客。比如,肖志曾经遇到过一位直接上车就倒下的乘客,由于对方不肯下车,只好把人拉到派出所;有次,黄振宁接到了一位喝醉后失恋痛哭的女孩,结果一上车就问他:“师傅,你相信爱情吗?”黄振宁感到哭笑不得,但也只能简单地安慰她。
【3】平台竞争越来越激烈,司机赚钱越来越难
肖志是深圳本地人,七、八年前就开始跑网约车,算是最早一批网约车司机。不过,他中途换过多份工作,跑过货车、送过快递,还短暂创过业,一度月入3、4万。
“什么活来钱快、工资高,就干什么活儿。”在肖志的生存法则中,赚钱的速度紧跟着市场趋势的变化。他深谙“一切需要抓住时机”的道理,他选择开网约车也是因为看中这个行业的机遇。
2015年,吞并快滴后的滴滴与UBER中国打起了场补贴大战。随之,这场竞争以滴滴成功收购UBER中国结束,并争夺中国最大的市场份额至今。当时才上大学的林晓对这场“大战”印象深刻,“有时使用优惠券直接可以免费乘车,而更多时候则是享受1折的优惠。”
这一年,肖志也正好加入网约车行业,他搞不懂补贴的原因,只知道乘客坐车有时不用钱,而他的流水能够轻松翻倍。
“最高一天跑过1500的流水,就跑了五、六个小时,平台几乎没抽成。”肖志回忆,自己当初跑一天休一天,每月就跑半个月的车,“当时觉得钱来得太快就没那么认真”。肖志记得,那一年跑网约车可以月入一万五六。而现在,八九千元都是天花板。
今年才入行的黄振宁,没遇上好时候。“平台抽成很高,很多网约车司机只能通过延长跑车时间来维持收入。”黄振宁说,不久前,他在给车充电时,向老师傅们打听了行情,很多人一天跑14个小时成为常态。他们都反映,“今年特别难跑”。
黄振宁更直观的感受是规则变复杂了。作为新手司机,黄振宁还不太能跑滴滴,只能先通过高德接入一家小的网约车公司。“虽然门槛低一些,但也需要养号,只是比滴滴快一些。”他所说的养号,指的是通过规律出车让系统判断为全职司机。当账号养成后,才会接到大单子,流水随之增加。
“以前价格高,规矩不多,现在规矩多,还更严格,但价格却越来越低。”在肖志看来,这几年的变化很夸张。但与大多数网约车师傅一样,肖志和黄振宁也深知,一切的规则和变化,似乎都是因各平台围绕存量市场的争夺所呈现出来的。就像外界褒贬不一的“特惠快车”“一口价”等服务,都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推出的规则和服务。
不过,还是有不少网友车司机选择不向平台妥协。“特惠、一口价订单是以最低的价格来吸引乘客。”不愿被薅羊毛的肖志,拒绝在后台开启特惠或“一口价”的选项。“现在,一单抽成接近30%,如果再开这个选项,就更难赚钱了。”肖志说。